央視網消息(記者/杜安琪):如何照顧好年邁的父母,是很多家庭需要考慮的問題。近日,重慶一位老人稱被女兒強迫送進養老院的新聞引發熱議。據了解,老人和老伴退休工資每月加起來有12000多元,想從養老院搬出來,遭到女兒的阻攔。因為大爺的女兒認為,她平時忙于工作和撫養小孩,老人住在家里自己無力照料,住在養老院是***好的選擇。
子女強行將父母送進養老院是否違法?父母和子女在贍養方式上出現矛盾該怎么辦?
家理律師事務所***人易軼律師表示,贍養是子女照顧老人的法定義務,需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妥善地贍養,而不是強迫性地贍養。根據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》,強行送老人進養老院屬于違法情形。解決贍養糾紛,不僅要通過訴訟調解,更需要社會全方位的介入。父母和子女雙方也要學會進行換位思考,多體諒對方的不易。
《新聞+》記者:子女強行將父母送進養老院是否違法?
易軼:目前,根據我國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》,強行送老人進養老院是違法的情形?!独夏耆藱嘁姹Wo法》第十五條明確規定,贍養人應當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時得到治療和護理;對經濟困難的老人,應當提供醫療費;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,贍養人應當承擔照料義務;不能親自照料的,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,委托他人或者養老機構進行照顧。
贍養是子女照顧老人的法定義務,需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妥善地贍養,而不是強迫性地贍養。老年人作為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,在去不去入住養老院這個問題上,有他們的自主意愿。在他們不同意去養老機構的情況下,孩子是不能夠強行委托他人或者養老機構進行照顧的。如果嚴重一點的情況,涉及到限制人身自由,甚至可能觸犯《刑法》。
《新聞+》記者:被強行送進養老院,老人應該怎么辦?
易軼:我認為是可以進行訴訟的。訴訟要看我們的訴求是什么,首先可能為了停止侵害。如果子女在強制把老人送去養老院的過程當中,有強迫、捆綁、毆打、虐待老人的情形,是構成家庭暴力的。在這種情況下,老年人可以針對這個現象起訴子女,甚至可以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。因為《反家庭暴力法》的主體的范圍已經不限于夫妻之間,家人之間、共居人之間,都可以作為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的反家暴的保護者。
同時,也可以起訴子女賠償損失,或者是要求子女履行贍養義務。法律規定的贍養義務,既包括物質上、經濟上的支持,也包括精神上的慰藉。這些從法律的角度都是合理的訴求,可以在訴訟中提出。
《新聞+》記者:解決贍養糾紛的***佳方式是什么?
易軼:贍養不僅僅是子女的責任,更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性的問題?,F在我國已經步入到老齡化的社會,贍養問題以及老人權益保護問題會越來越突出。在贍養父母的過程當中,子女背負了很重的養老責任。尤其是雙***庭,可能兩個人要承擔起四個父母的贍養義務,壓力非常大。如果把贍養老人的所有壓力都壓在子女的身上,那可能會導致子女沒有能力去贍養,進而造成老年人養老生活的一個困境。
所以我認為,解決贍養糾紛,不僅要通過訴訟、調解,更需要社會全方位的介入,包括社區、養老機構或者民政部門,去協助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。隨著養老觀念的改變,居家養老、社區養老或者是養老院養老等,多元化的養老方式也在不斷出現。我們可以通過更多的方式和途徑盡到贍養義務,比如父母可以選擇去養老社區居家養老,也可以在自己的房間內居家養老。子女也可以通過電話視頻等科技形式,對父母進行日常的慰問和有效的陪伴。
《新聞+》記者:父母和子女對贍養方式有不同意見,應該如何處理?
易軼:我覺得首先要找到產生不同意見的原因是什么,以及雙方的需求點是什么。父母和子女之間贍養觀念的差異,以及雙方的不理解,往往是導致贍養糾紛的根源。很多高收入的家庭在贍養父母方面,往往只解決了物質支持,但是缺少精神層面的高質量的陪伴。這可能會導致父母和子女感情疏遠、溝通不暢,然后相互埋怨。父母覺得孩子時間太忙,沒有工夫陪我;而子女覺得父母現在可以獨立自理,就不要給我“找事”。
所以我認為,遇到贍養糾紛***重要的是,父母和子女雙方要學會進行換位思考。因為贍養父母是建立在血緣關系、親情關系上的,肯定割舍不了情感的問題。要多換位思考,互相諒解。父母多體諒子女的生活的不易,子女要知道父母養育他們的不易,我覺得這才是***終的解決問題的一些方式和方法。